溫嶺: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橋頭的八蠻燈
- 精彩推薦
- 今日熱點
- 往期節目
- 正在加載…
用手機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下載無限臺州APP | 用手機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您可以關注《臺州在線》微信公眾號 |
八蠻舞是流傳在溫嶺石橋頭鎮的一種民間燈舞,俗稱“滾八蠻”。八蠻就是八獸,是麒麟、獅子、老虎、白象、犀牛等八種動物。目前八蠻燈舞已被列為臺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蔣伯明是八蠻非遺傳承人之一,在他家樓下,記者見到了已經制作好的八蠻燈。
燈彩非遺傳承人 蔣伯明:八個,第一個是獅子,這個是獨角獸,這個是賴豺。這個是獅子狗,獅子吼就是雌的獅子,那只雄的獅子,這只是麒麟,麒麟大家都知道的。這個是八角犀牛。這個是老虎。
蔣伯明從12歲就跟著師傅學習制作八蠻燈,到現在已經有60多年了,在他家樓上,還有不少正在制作的八蠻燈。
燈彩非遺傳承人 蔣伯明:這個是鳳凰。都是我們的八蠻之一。這個我大概要半個月做。竹條繞起來,燈架繞起來布貼好,貼好之后毛粘上去,畫起來。這個大概現在一半工程做好,還要一半,沒有半個月做不好的。
一個大型的八蠻燈制作起來,需要經過多道工序,少則半個月,多則幾個月。
燈彩非遺傳承人 蔣伯明:篾條,讓篾匠師傅劈起來。然后我們自己拿過來,多少寬自己弄,靠火燒起來。燒好之后用鐵絲弄好,弄好之后用布蒙好,然后把毛貼上去。
用竹篾制作燈架的時候,需要過火定型,再用水冷卻。這些全靠制作師傅的手感。
燈彩非遺傳承人蔣伯明:這個竹條放火上面燒一燒,讓他彎,燒好了,放水里面過一下他就不走了,如果沒有過水,他一會兒就直回來了。
石橋舞八蠻起源于清朝乾隆年, 石橋頭每年元宵都要舉行迎燈活動。 民間老百姓認為滾八蠻既能驅邪保平安,又能為節日增添喜慶。
燈彩非遺傳承人蔣伯明:這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用的。這些都是吉祥物。講太平盛世,五谷豐登。用來慶祝的。
石橋頭元宵迎燈歷史久遠,民間燈舞“滾八蠻”是當地元宵燈會的重要內容之一,但是現在會做這個的人越來越少了。蔣伯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這一門手藝,讓“滾八蠻”繼續演繹下去。